评董丽翔老师的《窗前的气球》
听了董丽翔老师的课后,让我感慨万千。董老师的这堂课实趣结合。既扎实地落实了课文中的生字及朗读,又在研读过程中通过气球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以至下课了,学生也毫无知觉,仍沉浸在愉快的课堂中。我觉得董老师的课有好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一、 稳扎稳打
在初读部分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从一开始的自由读——分节读,并随机学习各段落中包含的词语(指名读—齐读)——单独读词语(齐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一人读一小节。在这里董老师将近花了20分钟时间。从多种形式的读及所花时间可以看出董老师抓住了低段的教学重点即识字。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尽量让每一个学生能在课堂中学会。就像她自己所说“课文读不熟不‘开讲’”。
二、 研读有效
1、 通过插图的对比,一开始挂着眼泪,苦着脸到后来嘴角上扬,开心地笑了。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了科利亚心情的变化过程。为之后的朗读指导做了铺垫。
2、 抓住几个“一”,让学生感受科利亚在病房中的孤单、寂寞。“一 扇 窗户、一张床、一角天空”通过老师深情地引入,让学生读一读,连起来说一说科利亚当时的情况等各种活动把学生很自然地带入情境中。最后学生在朗读这一段中入情入境,很好地体现了当时科利亚“真没意思”。
3、 通过动画及学生真实气球的演示,让学生理解了“摇摇摆摆、一上一下和飘”词语的意思,而且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三、 评价语丰富
在这堂课中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董老师的评价语。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学生的语言,要根据学生特点富有多样性、多向性、导向性等等,构建和谐、融洽的语文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如果只有“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读得真有感情”、“你听得真仔细”就显得贫乏,久而久之,学生听了就会毫无感觉,还有可能失去激励的作用。董老师的评价语既能鼓励学生,又能紧叩文本,这样的评价实在而有效。如学生有感情地读好第二自然段时,董老师是评价说“你读得真好,你已经走进了科利亚的内心世界”“从你紧锁的眉头中,老师感受到了科利亚的痛苦”这样的评价不仅让学生听了很高兴,而且其他同学听了也知道要读出科利亚的痛苦。